曾经是19世纪的一座钻石工厂,现在是间精品酒店
Sir Albert,来自一家名叫“Sir”的连锁酒店。位于不同城市的分店交由不同建筑设计师设计,结合当地文化,打造出不同风格的房间。“Sir”也许就是你在寻找的那个精品连锁酒店。
“Sir Albert”酒店是“Sir”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分店。
Sir系列包括:Sir Adam(荷兰)、Sir Albert(荷兰)、Sir Joan(西班牙)、Sir Nikolai(德国)、Sir Savigny(德国)
地处阿姆斯特丹最有个性的社区之一,De Pijp。为了契合外部环境,Sir Albert本身的装修自然也是不走寻常路。
前身是19世纪的一座钻石工厂,改造后的酒店保留了巨大的窗户,再加上挑高的天花板,整个建筑便沿袭了DNA里的工业风。设计师对工厂元素加以利用,打造出颇具阳刚之气的空间氛围。
《寻找设计酒店的人》是THE PLUS出品制作的视频专题系列之一,这次到访的正是“Sir Albert”酒店,一起来看看两位设计师Irene Kronenberg和Alon Baranowitz对酒店设计的解读。
Irene
Kronenberg和Alon
Baranowitz是一对建筑设计师组合。Irene曾有多年办公室、家庭及餐厅室内设计经验。Alon主攻城市与室内设计,并在以色列申卡尔工程与设计学院担任客座教授。1999年,两人一同创立了BKARCH工作室,共同完成多个设计项目,并屡获大奖。
除了视频中提到的故事,这对双人组还和我们分享了关于“Sir”的更多细节。
THE PLUS:你眼中的“Sir”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Irene Kronenberg:“Sir”有自己的个性,而且既然有“Sir”这个称号,自然也要有与其相符的优良服务,不过每家分店除了一样的顶尖服务之外,其他方面就不尽相同了。Sir的品牌魅力就在于可以把酒店当做不同的人,赋予它们不同的个性。
Alon Baranowitz:我们大家都认为“Sir”的每间酒店应该由不同的设计师设计。这样能让酒店更多一层解读空间。如果全都交由同一间工作室设计,最后的结果总是相似的。但交给不同设计师的话,每一间酒店就会各有精彩之处。对于酒店的忠实住户们来说,服务一定是好的,不用担心。那么因为每间酒店的环境和元素完全不同,讲述的故事也不同,住客们入住前还能保持期待,这正是“Sir”的魅力所在。
TP:对建筑前身、钻石工厂进行了哪些改造,又保留了哪些部分呢?
AB:因为要摆放机械设备,工厂的整个空间非常简朴空旷。柱子之间的跨度很大,所以在用木板分隔空间的时候特别方便。我们保留了工厂原本的外墙,还做了一点改造,建筑原本面对运河的那一面是封闭的,后来改成了开放式的。总的来说我们是很幸运的,能找到这样一栋易于改造翻新的建筑。当然了,在各个楼层设计中还是融入了关于工厂和钻石产业的记忆。这样每个住客都能在酒店里瞥见过去的影子,这一点非常重要。
TP: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如何决定的?
AB:我们设计任何东西时,都一定会结合语境去设计。这个语境就是建筑所处的地方。我们从来不会预设什么想法,而是去了解每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观察街坊邻里的状态和景观。当吸收了这些信息之后,好的,可以开始思考和这片社区最契合的设计了。因为社区本身的气质偏男性化,所以“Sir Albert”应该是黑色和深棕色调这种感觉的,也是这次设计中主打的颜色。
TP: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AB:想法越多,实施起来就越难。但同时这其中包含的机遇也更多。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非常多元,比如你会在同一时间既想感受温暖又想吃冰镇食品,我们需要有能力对这种多元诉求做出回应。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完成尽可能多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TP:主要选用了哪些材料来匹配“Sir Albert”的气质?
IK:皮革和木头。
TP:为什么希望为当地人创造一个公共空间?
AB:我们很希望街坊们能喜欢这家酒店,把这里当做他们的第二个家,愿意来这里工作、开会、吃午饭或者晚饭,在这里随便干什么都好。酒店不仅是酒店,同时也是一个社区公共空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
TP:家的氛围是不是本次设计的一大重点?
IK:没错,它能给旅客那种私人而温馨的感觉,会让你觉得非常自在。它甚至备有阅读空间,或者说“书房”、“藏书室”这种源自“家”的概念。就像在家里,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反馈。
TP:目前大家对酒店的反馈和你预期的一样吗?
IK:我曾经听很多人说起过一个阿姆斯特丹必去酒店, 他们对这家酒店的评价极高。结果当我问酒店名字时,能猜到吗?就是“Sir Albert”!
TP:你们会常去旅行吗?
IK:当然啦,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们总是在四处旅行。比如在伦敦待几天,布拉格待几天,感觉很忙。不过不管是出差还是自己出去玩,旅行总是令人愉快的。
酒店设计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