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院落,在青年设计师的改造中重现“江湖”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胡同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老院子与高楼隔几条街道
却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
老房在改造后多了生机和活力
寻找着追逐着曾经荣耀的过去
……
改自汪峰《北京北京》
身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每次下班 回到那个睡觉的方盒子
一关门 就是一个人的世界
我们总是低头刷着手机 心喜再无打扰
可放下手机 无处安放的孤独 总压得人喘不过气
即使生活在仅8平米的公寓
都要安排一尺有阳光 可自由呼吸的天地
对我们来说
似乎有了一个自己的庭院
家才算有了着落
无论是白居易的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还是欧阳修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抑或是元稹的
“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等
中国古代庭院的美
言语不足以道其一二
亭台楼榭 山水巨石 青砖花窗
然而这种耗资巨大的造园活动
没有一定的财力根本不可能完成
传统的游园也早已脱离了现代人的居住习惯
年轻一代建筑室内设计师
行动不止在于创造新建筑
一座座被城市遗忘的传统老旧院落
被重新发现 改造成一种新生活方式的载体
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
消失的院落
正跨时空以新的形式重现“江湖”
1
北京·隐世HUTEL
叠院儿改造的不是这幢历史建筑,而是拼尽全力让它成为一个媒介,将四合院的历史精神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连接起来,这大概就是‘胡同酒店’的精神。——韩文强
如果说四合院是北京的血肉,胡同就是北京的灵魂。位于前门胡同里的一座院落也不例外,而设计师的改造更新了我们对传统四合院的全部想象。
受到传统空间“多重叠合院落”的启发,为了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将原本内合院翻修为“三进院”,院落呈递进式变化,从外至内,从公开到私密,层层过渡到宁静、诗意的内部场景。
一进院木质梁柱结构被尽量保留下来,用落地玻璃窗取代传统的水泥墙,娟秀的竹林点缀其中,尽显中式庭院的空灵婉约。
二进院是新置入的建筑体,内部空间围绕一个通透的水景庭院展开。纯白色的设计、透明亚克力桌椅,墙内的竹林、人造涌泉、水中嬉戏的金鱼,给这个空间添了一份生气。
在设计的语言中,室内与建筑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传统建筑当中,内与外一直被视为一个整体存在。不管是内外反差、内外渐进还是内外反转,有时我们会参考中国园林的空间手法,让建筑成为一种室内园林,激发人游走的体验。”
搬去桌椅的一二进院,被处理成一个弹性使用的多功能空间,能满足各种聚会需求。无论是私人派对、时尚发布会、品酒会、沙龙,调性十足的场地各种场合都能hold住。
再往里走,则进入到了三进院,也是最为私密的7间客房。透过落地玻璃幕墙,视线掠过层叠的灰瓦屋顶和绿树蓝天,正是身居此处的最佳风景。与其说叠院儿是“民宿”,不如说它为“城市会客厅”,因为住宿只是其中一部分。
对韩文强来说,四合院的改造只是一种表象,“设计的核心还是应该关注实现某一个空间以及它最终呈现出来的气息,我认为好的空间应该比较舒适、自然,要好用,还应该有一些灵活性。”
2
江苏·深深深宅
“江南自古就有造园的传统,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造一个园子是非常奢侈的事情。”——马科元
深深深宅,位于江苏某个乡村。主人兄弟几个,拥有一块长达100米的矩形宅基地,平时主要是年近百岁的老母亲居住。建筑师马科元,根据矩形地块和主人的需求,竟然盖了10个院子。
第一层为停泊、进入和日常会客。为方便百岁老人的起居,设计师将其生活空间布置在第一个层次。第二层以中央的水塘为核心,是私密的会友空间。
第三层为主人活动的场所和后花园,并根据主人爱好安排了一个小型篮球场。三个层次,基地深,格局深,视线深,于是建筑师把它命名为“深深深宅”,简称“深宅”。
每个庭院之间边界模糊,庭院空间呈“之”字形错动,相互之间或掩抑,或渗透,或开放,或隔离。在游园的过程中,视线不断转折,而每一个停留却都能窥到前方空间若隐若现的场景,眼睛驱使脚步不停向前探索。
在园林中,建筑的形式不是重点。因为传统园林中的建筑逻辑简单:用最通用的建造体系,用最合适的功能体量,让它出现在最该出现的位置。并给予不同的名字:亭、台、阁、榭。
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同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建筑一样,都是杆件受力体系。考虑到江南温暖多雨,人在屋外穿行和停留的时间甚至超过室内。巨大的悬挑屋顶是对人的细致庇护,它遮雨但不挡汽,遮阳但不挡风。
古人造园,是在造他们心中一个理想中的栖居之所,是从文学(诗赋)到图像(山水画)再到园林的物理实现。那么,设计师对深宅提出了问题“什么又是现代人理想的栖居”?
直到宅子盖完之后,建筑师马科元有一天突然发现,宅子的布局,竟然与元代文人画《东山丝竹图》不谋而合。从泊船、前庭、会友、曲径、亭阁,到远山……这也许是一次对古代文人画的无意识回归。
3
苏州·有熊
古宅的改造是一种与历史的对话,在城市人越来越倾向独居生活的个体时代中,希望通过改造,创造一种打破私密界限,让人与人,人与自然都能产生交流的空间。——青山周平
共享的概念,今年我们都听到过不少。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现在也有共享住宅,这栋有熊公寓想完成的就是这么一件事。这是一栋清代的苏州古宅,日本建筑师周山青平这次面临的挑战是,他要改造出15个房间,并且保证每一个空间都有自己的庭院。
单纯的住宅空间,不够形成生活的场景,因此在3200平的大面积内,他重新做了划分,1400㎡来做房间,1800㎡都被做成了共享空间:院子,厨房,书房,酒吧,甚至是公共泡池。
做饭,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不但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完成,也可以在园中和他人一起以共享的模式实现,家的意义在概念和空间上都被扩大了。
庭院是苏州古宅中最美的空间。设计基本沿用了原有的庭院布局,保留了全部的木结构,外立面去除表面暗红色油漆,改为传统大漆工艺做黑色,与原木色门窗结合,展现出老宅古朴素雅的气质。
住宅不再是封闭的,室内与室外相通,庭院与庭院相连,延续了苏州园林的情趣,空间随着人的行走变化流动,人的感官体验是动态的。
生活在老北京胡同里的青山周平,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外面人的生活方式一直给他带来设计上的灵感。“比如说我隔壁的人房子很小,基本上没有采光,很暗,所以他从早到晚一直在院子里刷牙、吃饭、看书、看手机,打电话。”
“隔壁的阿姨每天早上都会来打扫我的院子,虽然这不是她的院子,但心理上是。”传统的公寓里面有公共走廊和电梯,我们一般不会看到有人在那里打扫,只有在一方院子里,我们会看到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微妙的亲密关系。
4
河南·B Garden别苑
我们希望它的气质应该是精致的,但并不过分矫情,随性而为,人居于期间,可以放松,偶遇间,人和人的距离可以稍微拉近。——三文建筑
在大别山腹地河南新乡,立起了一排平房,用的都是中国农村惯用的红砖,空房、庭院、路径之间相互连接,别苑刚好在大别山户外露营地项目中,它与大别山国家级登山步道相连,这也是设计团队考虑它应该承担起一定公共功能的原因。
“新建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民宿,也不是单纯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它将被赋予复合的功能和业态,不仅包括客房,也拥有咖啡、茶室、可用于聚会或者农事体验培训的多功能厅,以及用于修养的冥想空间。”
这些功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并由复杂、多变的交通空间相串联。这些连接,便是惊喜的来源。设计师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房屋,庭院和小路之间的关系。
“其中房屋和院子互为正负关系,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正负,也包含了视线和心理上的内外、开放与封闭;而路径是房屋与院子之间的介入物,它时里时外,并没有绝对的室内或者室外的身份。”换言之,路径模糊了空间的内外。
路径约束了人们进入建筑的方式。为了保持“别苑”的私密性和趣味性,建筑的路径被人为的“曲折”,甚至是隐藏起来,顾客需要自行的寻找进入空间的方式。
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水池和光影的设计加强了建筑的戏剧性。通过水池的倒影,用户兴奋地停下来,拍照发给圈内的朋友。建筑单一红砖材料所带来的厚重感、单调感被大大的冲淡。
5
南京·蒋山渔村改造
近几年来,尤其是2017年,不论城市还是乡村的建设都进入了‘改’的时期,在改造过程中新的建筑如何融入旧的环境、如何在旧的环境创造新的生活,是我们思考和实践的重点。——米思建筑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没落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受到南京高淳蒋山渔村的委托,米思建筑以满足原住民对现代功能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制定了乡村更新计划。
老宅改造是更新计划的重点所在。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这栋村中少有的古老宅院的外在形态,希望能强调地域特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同时,设计师对建筑内部进行颠覆性的功能置换和空间重构。一个包裹着天井的书架和一个面向庭院的玻璃茶亭植入其中。
它们不但成为了空间活动的中心,更是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为原本昏暗老宅引入了阳光和自然,使其成为了村庄邻里交流和文化交融的新场所。
丁酉年末,更新计划的第一阶段完工,我们欣喜地看到建造的这些“小玩意”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探索,也是对于乡村更新模式的一种新思考的开始。
6
无锡·云隐东方莫宅
去过巴瓦的设计,我被深深震撼到的,是他将天地人三者关系处理的很好,是一种纯自然的“无设计”状态。而莫宅所呈现的,正是一份素朴、本真、自在、缓慢的生活状态,并通过日常生活之美表达。——吕邵苍
莫氏的前身是一座百年的清朝老宅,曾出过两位进士,老宅的构造还是旧时富贵人家宅邸的原貌,前后共三进三院。从大门往里走,便是一重庭院一道风景。
叩开一扇虚掩的古朴木门,吱呀一声,一个百年老房子改造的中式客厅豁然开朗,高高的屋梁上开了几扇天窗,错层的幕帘设计,和清透的采光,改善了老房子的昏暗。
二进院即为莫宅的“丛桂书坊”,可举办各类手作体验、国学课程、创客沙龙、禅修活动……“我们想把它做成一个载体,这里不仅是提供旅人居住的美学空间,更是活化在地文化的一种表达……锡剧、评弹、苏绣、茶话会,我们欢迎连接一切美好……”
围绕这两方庭院,云隐东方莫宅共打造了21间房,每一座诗意的客房都是单独设计。这里处处有茶,可焚香、赏画、制香、抄经……起了床,最美的视野在于,推开屋门,泡一壶香茗,向院子一坐,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院子是这座百年老宅最精彩的地方,春天满院槐树花香,夏天拖把躺椅,拿上蒲扇往院子里一坐,飞鸟和晚霞都会在时间倏忽的流逝里前来拜访……
为什么一定要是一个院子呢?因为这是中国人传统的居住空间,邻里和睦、三代同堂、众人欢聚……面对月挂柳梢头的安静时光,人很容易打开心扉,交换真实,再孤僻的人,也能在这里结交到有趣的人。
对于设计,吕邵苍说“院子,没有做过。但对‘它’来自哪里?‘我’要去哪?心里像明镜似的。最终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不是华丽夺目,而是既朴素又安静。”
一座院子 可以不大
但一定得与人相通
它不单单是一个物质层面的居住空间
更是包容每一代生活方式的精神载体
古时 人们用一颗匠心和勤劳的双手造庭院
现在 我们用扎根内心的情怀和眷恋来改造